-
27 2023-12明年“三农”工作,这几个“点”要把握好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专家认为,做好明年“三农”工作,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上久久为功,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需坚持稳面积、提单产,突出科技赋能,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协同发力,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乃郗说,近年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一些省内和省际间的粮食利益补偿探索,未来还可以通过带动主销区到主产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研发等市场化探索,加快推动利益补偿机制落实。 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2023年,我国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 专家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难和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难题。一些贫困地区要选优产业、选准产业,保证区域内农民能从产业发展中实现收入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应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地让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能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我国实现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还有一定的路要走,要把握机遇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急需问题为牵引,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快重大基因和育种理论创新,实现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正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深化农村改革要牵住人才、土地、资金这三个“牛鼻子”,以提升人的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 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说,各地要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全面系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符合当地农民真实需要的切入点,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有力有效”。 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十四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县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要提高县城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文化、健身、医疗、养老、社保和住房等保障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和吸纳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在承接大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居住、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要有效承接农村人口进城需求。
-
13 2021-05国务院国资委:从四方面推进品牌强国建设
“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体系不断完善,品牌资产不断增值,为增强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服务的品牌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庄树新在以“坚持品牌引领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中国企业品牌建设分论坛”上表示。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我们建设品牌强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方向、更有底气、更有力量。”庄树新指出,接下来,国务院国资委将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探索开展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国务院国资委将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聚焦企业品牌建设薄弱环节,通过开展专项提升行动,不断加强系统研究、示范带动和交流推广,更加坚定、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推进国企品牌发展。 二是指导推动企业加强品牌引领。充分发挥品牌在改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的引领作用,大力倡导品质立牌、科技创牌、匠心护牌的企业精神,让品牌意识扎根企业每一名员工心中,贯穿每一道生产工序,渗透每一个价值创造链条。 三是指导推动企业加快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全面品牌管理体系,强化集团品牌战略的制定实施,完善识别、创新传播、强化保护,不断维护企业品牌权益,提升品牌价值。 四是指导推动企业加速品牌国际化进程。有梯度、有层次、有重点地加强海外商标布局和目标市场研究,加快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业务目标国商标注册,积极参与全球重大交流活动,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推动优质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
-
06 2021-05深化"放管服"改革 促进外贸外资行稳致远
一季度,我国外贸外资实现“开门红”,但也要看到,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让“开门红”成为“全年红”“持续红”,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就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同时进一步加快改革创新步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更好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 去年进博会期间,浙江长龙航空与发动机生产商CFM国际公司签下4.77亿美元订单,购买CFM公司的飞机发动机及维修保障服务,投资建设浙江首个智能飞机维修保障基地。“有了飞机维修保障基地,我们实现了从传统航空公司向集运输、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商转型,公司业务逆势增长。”长龙航空董事长刘启宏说。“只有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才能更好引入全球资源要素,使航空业的国内大循环更畅通,也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循环,从而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吕刚说,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这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中国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继续推进全球化,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这又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说,中国外贸数据亮眼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共振效应。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快速恢复,相关进口需求大幅提升,不仅能促进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复苏,相关先进技术和服务的进口也能推动国内产业跃上新水平。 着力提高研发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开拓多元市场 近日,在浙江绍兴卧龙采埃孚汽车电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公司研发的总价值达200多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正装箱运往港口,将出口德国用于奔驰新能源汽车。今年前2个月,卧龙公司出口中东欧国家货值达640万元,同比增长5.2倍。 “新能源汽车产业高歌猛进,带来巨大的电机需求。有了拳头产品,才能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一季度,我国外贸外资迎难而上,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未来,要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还须着力提高研发能力、创新商业模式、开拓多元市场等,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 江西变压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里,工人们正加紧组装一批新型整流变压器,发往非洲。“我们根据当地气候及使用条件,在产品的过负荷、抗短路及外观防腐方面做了技术升级,相关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销售副总经理范军平说。目前,公司主要贸易指标同比增幅均在40%以上。 “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的重要条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企业应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出口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 ——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日前,一个装有2万多件商品的跨境电商邮包经福州海关所属榕城海关验放后,搭载国际航班飞往国外。“时下,不少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火爆,有的订单排到几个月后,不仅家用小电器、生活用品很抢手,连跳绳都卖到断货。”福建米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新外贸平台,是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的重要渠道。“要打造跨境电商全球运营新模式,鼓励企业运用跨境电商方式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提高对国际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说。 ——开拓多元市场,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在相关部门帮助下,我们积极参加线上广交会等多个展会,主要出口市场转向东南亚、南非等地区。”江西晶科电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智能LED照明及相关产品的外贸企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去年最困难的时候,订单减少了50%以上;现在,有多元化市场支撑,我们心里踏实多了。”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表示,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外贸企业不再集中于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制造,而是不断提高在机电产品及自主品牌产品上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得益于发展中国家较快的经济增速和较大的增长潜力,让外贸企业的市场多元化有了更大的底气。 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停步 最近,拱北海关所属中山海关、中山港海关与中山市商务局在火炬开发区举办政策宣讲会,拉开了“春晖”行动系列宣讲会的帷幕。该系列宣讲会将从今年3月持续到6月,目标是宣讲政策、服务企业,实现惠企政策“到镇街、进企业、促项目”。 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就要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不停步,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更舒心的“软环境”。 ——用好政策大礼包,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近日,“富航之鑫”号货轮载运着一批出口太阳能电池组件从安徽芜湖港运抵上海洋山港,直接搭载远洋货轮离境。这是安徽芜湖港与上海洋山港启动运行“联动接卸”海关监管模式后承运的第一单出口货物。“新监管模式减少了转关申报和二次运抵等环节,可大幅缩短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大大降低了外贸成本。”芜湖一家外贸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财税、金融、社保、外贸、就业等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能有效帮助外贸企业降低经营成本。”高凌云表示,各地应继续用好出口退税、出口信用保险、扩大出口信贷投放等政策措施,强化服务,减轻企业负担。 ——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高引资“磁力”。 “我们将面向中国市场,在数字化、电动化及产品布局和经营转型方面加大投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执行官冯思翰说,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大众汽车仍在中国投入约40亿欧元,今年将继续追加投资。 去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对外发布了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了一二三产业的外资准入限制。今年3月,商务部印发通知,出台22条稳外资举措,指导各地方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好全年稳外资工作。 屠新泉说,各地应以实施新版负面清单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负面清单管理的可操作性和透明度,继续提高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国际化水平。 我国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超预期实现“开门红”,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巨大活力和中国市场的强大吸引力。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型经济一定能跃上更高水平,实现外贸外资稳中提质、行稳致远。
-
16 2021-04为人类减贫事业持续注入中国力量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从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径、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个方面,全面回顾了中国战胜贫困的波澜壮阔伟大历程,全景式反映了中国减贫事业发展成就和世界贡献。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摆脱贫困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评价,“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这个重大贡献,不仅体现在累计减少7.7亿、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更在于中国立足自身探索,把握减贫规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的路径。 既有经验的启迪、方法的借鉴,更有推动国际减贫合作的务实行动,中国减贫的伟大实践不仅向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更注入了实实在在的中国力量。从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到实施技术援助等惠及民生的国际减贫合作项目,从帮助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再到通过中国扶贫国际论坛、中非减贫与发展高端对话会等分享减贫经验……中国在致力于消除自身贫困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减贫合作,更加深入地参与改善全球贫困治理,为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因为疫情的长期影响,2023年,全球或将会增加2.07亿贫困人口,极端贫困总人数将会达10亿人。面对不容乐观的全球减贫形势,中国成功减贫的实践表明,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这为各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带来了巨大的信心。面向未来,如何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向前发展?白皮书强调“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减贫交流合作,携手推进国际减贫进程,为构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这份庄严承诺,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站在新起点上,中国正在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实必将继续证明,中国始终是国际减贫事业的倡导者、推动者和贡献者,中国的发展进步也必将为开辟人类社会更加光明的前景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人类减贫事业持续注入中国力量。
-
06 2021-04一组数据看中国减贫成就,一文读懂这份白皮书都说了啥
4月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发表了《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介绍,白皮书全面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与贫困作斗争,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程,介绍人类减贫的中国探索和实践,分享中国扶贫、脱贫的经验和做法。 白皮书中有哪些亮点?中国减贫获得了哪些成就? 一组数据看中国减贫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 十八大以来,实现脱贫的近1亿贫困人口中妇女约占一半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2588元 贫困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8% 99.9%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98%的贫困县至少有一所二级以上医院 6098万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3个方面动态识别贫困户 会上,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夏更生介绍,精准扶贫应该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金钥匙,也是这轮脱贫攻坚战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创新性理念。 贫困识别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第一粒扣子。那么中国对贫困户如何实现动态识别?夏更生介绍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发现: 一是自己申报。谁自己哪儿疼哪痒自己知道,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短板,自己最清楚,贫困户可以自己申报。 二是通过基层干部帮助群众来反映。基层干部长期生活在贫困群众中间,熟悉群众情况。 三是行业部门的比对。通过大数据,比如医疗支出造成支出骤增,或者未参与产业、未进行就业导致收入骤减,都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申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及时帮扶。同时设立了12317监督举报电话,符合条件的但没有享受相应政策的个人可以来电,有关部门会认真核查,督促解决。 5招防止返贫 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如何防止返贫? 对此,中央农办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以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防止返贫,现在的脱贫户和一些边缘户有返贫的风险,有五招防止返贫: 第一,建立了长效机制。这个长效机制就是防止返贫的监测和帮扶机制。主要是监测收入状况、“三保障”状况、饮水安全状况,这也是我们在脱贫攻坚主要解决的问题。监测有一个原则,就是“三早”: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第二,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中央决定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这五年当中,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也就是要“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强化帮扶。继续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有针对性做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 第四,汇聚各方力量。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们积累了非常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汇聚社会各方的力量集中攻坚。这些政策、措施还要继续执行。比如东西部扶贫,比如“万企兴万村”,比如定点帮扶。 第五,继续压实工作责任。在过渡期内,继续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将适时组织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后评估工作,重点评估巩固质量和拓展成效,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总的要求是,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一文读懂 白皮书说了啥 白皮书分为前言、正文、结束语、附录,共3万余字。正文分为“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新时代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为人类减贫探索新的路径”“携手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五个部分。可以说,这部白皮书是全景式反映中国减贫事业发展的重要史料和文献。 白皮书强调,精准扶贫方略不仅确保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而且有力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丰富和发展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 中国在减贫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拓展了人类反贫困思路,为人类减贫探索了新路径。白皮书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进程、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等方面,为人类减贫提出了中国建议中国方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白皮书描绘了到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和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指出未来中国将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
31 2021-03讲好百年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 党的百年华诞,脚步渐进,人们满怀期待。如何庆祝好党的“百岁生日”,如何讲好党的“百年故事”,社会各界都在全心投入、全力以赴。做好宣传工作、唱响时代主旋律,是新闻舆论工作者对建党百年的重大献礼。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举行庆祝大会、开展“七一勋章”评选颁授和全国“两优一先”评选表彰、举办大型主题展览、举办文艺演出、召开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创作推出一批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开展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日前,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有关情况。这是百年华诞之际的重大庆典,意义非凡,理应精彩纷呈地展现、浓墨重彩地纪念。 欢庆建党百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好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百年来,我们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从胜利走向胜利,取得了百年辉煌成就、积累了百年宝贵经验;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今,正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讲好百年故事、传递时代强音、凝聚人心力量,为喜迎建党百年营造浓烈、红火、生动、活泼的舆论氛围,正当其时、正合其时。 以思想引领为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特别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宣传好建党百年的峥嵘岁月,就是要深入而浅出、广泛而深刻地让科学理论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精品力作为基。作品是宣传载体。打造一批题材多样、种类多元、形式多面、渠道多变的精品力作,是全方位、立体化、深层次宣传好建党百年的要求。对新闻舆论工作者来说,报道好百年党史,既要立足过去与现在,又要面向未来,有时间感、未来感,在历史纵深处写好写活;既要依托文字、视频等传统形式,又要借助新技术、新手段,站在技术最前沿并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既要重在国内传播,又要面向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现负责任的大党形象、大国风采。尊重历史、尊重现实,面向过去、面向未来,扎根国内、走向世界,用人们看得懂、听得到、信得过的精品力作,展示并书写建党百年的光辉篇章。 以讲好故事为要。百年岁月峥嵘,百年初心如磐,百年栉风沐雨,百年波澜壮阔。斗争、牺牲、奉献,革命、改革、发展,无数的红色经典孕育着奋斗精神,一个个大国重器蕴藏着中国力量,一项项举世成就昭示着复兴航向。这些之中,有鲜活的人、精彩的事、光辉的事迹、伟岸的英雄,有数不清的、值得记录与传承的精神,有说不尽的、值得歌颂与赓续的品质。这都需要讲好故事,让深刻的思想、活跃的理论、厚重的精神、不凡的人物能以精彩的故事直抵人心。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每一支笔、每一页纸、每一段视频、每一个创意都需要承担起讲活故事的重责,不辱使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走进历史深处,生动讲述老故事、深入挖掘新故事,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大力营造举国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协力开创新局的浓厚氛围,必定能凝聚起立足新阶段、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
“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丝路规划研究中心等单位先后联合主办,在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中国...
“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
-
女性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为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女性福祉,经外交部批准,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主办的“一带一路”女性论坛已成功举办五届,获得了各国政要、社会各...
“一带一路”女性论坛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北京市人民政府、陕西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等单位,先后在欧亚经济论坛、中...
“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
-
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中国外交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加强中国与各国文化的互动交流,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理念,传播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开展了以“新起点、新理念、新实践”为主题的“2013中国与世界”研讨会。与此同时,“中国与世界—驻...
中国与世界—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行